本文旨在Arch Linux中配置完善的字体,同时在最小化安装外部包,不影响性能,同时尽可能简化配置的情况下美化KDE的外观。
最终效果在不影响视觉的情况下尽可能添加透明效果,同时混合Windows和MacOS的操作逻辑,最大化显示区域的同时保证了操作效率。
本文旨在Arch Linux中配置完善的字体,同时在最小化安装外部包,不影响性能,同时尽可能简化配置的情况下美化KDE的外观。
最终效果在不影响视觉的情况下尽可能添加透明效果,同时混合Windows和MacOS的操作逻辑,最大化显示区域的同时保证了操作效率。
Ollama + llama3-8B基本可以满足基本的翻译工作了,并且其也能 流畅 地在我的残血3060M上运行。当然,正如标题所言,这个流畅的前提是不在Windows下运行。
DOSBox默认情况下的窗口大小是由像素大小指定的,对于现代的屏幕而言稍微有亿点偏小了。并且其窗口还不能进行拖拽调整,虽然可以使用alt + Enter
将其切换为全屏模式,不过考虑到效率问题还是调整其窗口大小更好一点。
这么多年的(插件)发展之后,实际上在VSCode中配置C/C++语言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,一般而言,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安装C/C++
插件,理论上其会自动检测编译器并生成响应的配置文件。
当然这只是理论,一旦涉及到跨平台同步(例如自带的设置同步,或者共用一个文件夹)就麻烦起来了,因为Linux和Windows的设置并不通用。此外微软开发的C/C++
插件还存在一些问题,例如只会显示错误(Error)不会显示警告(Warning)等等,不过好在VSCode的众多插件提供了解决方案,其即能跨平台同步设置又补足了之前的缺点,同时在Windows和Linux下使用起来简单快捷。
借助MinGW-w64,在Linux上也可以交叉编译出Windows可执行程序。前文提到在Windows上使用MSYS2配置openGL编译环境,虽然没出现什么问题,但是校园网不能支撑2k级别的远程桌面(1080P顶天了),放在轻薄本的屏幕上看起来太不自在了。然而限于课程要求,需要编译出exe程序,于是便有了本文。
众所周知,在windows上配置一些软件(例如GCC,openGL,make...)是相当困难繁琐的,不过好在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法。比如MSYS2,它提供了一个类Unix的构建环境,可以像在linux上一样安装软件包,而不需要你一个一个手动设置环境变量等等工作(不过是windows平台的)。
这次就使用MSYS2进行配置GCC/make/openGL以及flex/bison的开发环境。相比手动安装每一个工具,这种方法尤为简便快捷。
最近在玩《ATRI -My Dear Moments-》,然而其设计画质居然是720P,UI等等都没有对更高画质匹配 这明明是2020年的游戏喂!。再外接一块2K屏幕(2560x1440)实在忍受不了,于是想起来是否能强制将其通过某种方式更为清晰化一些。最终借助一些工具强制应用FSR对窗口进行放大。
本文内容:
今天新的Speedometer 3.0 浏览器基准测试发布了,据称其能更好的反应浏览器的现代负载,那么就直接测一测看看吧 (电子斗蛐蛐) !
所有测试都是在隐私模式(防止插件干扰)下进行测试,测试平台笔记本Intel [email protected],内存40GB@3200Mhz,安卓为小米13,苹果为ipad pro 2021
最近在跟着学习南京大学蒋老师的操作系统课程,虽然第一个实验“打印进程树”就卡了好久,实验要求编写可移植的代码
,这儿就是同时编译32-bit 和 64-bit 的版本,因此开始愉快地安装库->编译。